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校友新年联谊会成功举办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1月20日,机电工程学院北京校友新年联谊会在京成功举办。学院在京校友近50人齐聚北京兵团大厦,喜迎甲辰龙年,共叙同窗情谊,谋求共赢发展。我校校友工作与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赵强,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朱红瑜,北京校友会会长张国跃、副会长赵强、秘书长马洪涛等出席。 联谊会上,大家首先观看学校形象宣传片《与时代同行》,回顾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历程,感受学校和学院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
朱红瑜从学院办学历史、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等方面向校友们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希望校友们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希望以本次聚会为契机,促进北京校友会机电工程学院分会的成立,为各届校友加强联络,促进交流提供优质平台,畅叙旧谊,互诉别情,共谋发展。充分发挥校友专业优势,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与学院加强合作交流,同时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交流合作贡献校友力量。
赵强在致辞中表示校友办将全力支持机电工程学院北京校友分会的建设发展,希望搭建校友联谊平台,共促工大发展!
张国跃热烈祝贺机电工程学院北京校友新年联谊会圆满成功,向校友们表达团聚的喜悦和新春的祝福。北京校友会机电分会筹备负责人2001级校友孙磊就分会的筹备情况、联谊会的举办目的向广大校友做了说明,对广大校友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校友刘树建为表达对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向学院捐赠书籍《机构元件》。
书籍捐赠感言---精英传递,热爱传承。
《机构元件》首版由苏联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收录了3200种机械结构,吸收了二战时期苏联,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机械领域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详尽描述了各种机构以及相关元件的设计规范和计算,是技术人员的秘笈。
此书是译版,她的故事与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发展密切相关:北一机床,在1949年和新中国一起成立,毛岸英曾任****,叶帅的儿子叶选平任第一任总工,他留洋苏联回国主持技术工作。后来调任一机部的梁枕石(清华毕业)为第二任总工主持工作,他携带这本《机构元件》到岗,首先组织团队将苏联的图纸,转化成产品。召集厂内技术专家组队,李克勤入选,做梁总徒弟。直接将这本书交付给他,是他的专属资料,仅此一本。
在随后的工作中,李师傅(我入厂时的称呼,是我师爷)应用这本书的很多机构和设计资料,早期在铣研所实验室,专门搞定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实验高难度的机构,大大提升了机床厂整体的技术水平,这都得益于这本书。后来主持开发了万能铣床整个生产线的工装、夹具等,组合专用加工机床,第一代的数控加工中心,填补了国内空白。我本人有幸参与了部分设计工作,得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长进。使我坚信技术改变世界的认知,和坚定地走上了技术这条发展方向。
李师傅是我入厂的引路人,发展的贵人。他是我们厂的技术专家,先后获得过全国技术专家的荣誉。他经常查阅这本书,退休后一直珍藏着这本书,后来传给同样是技术专家的丁师傅。2023年去世之前特意将此书传给我。这是一份精英的传递,更是一份深厚热爱的传承。我有幸接力传给母校的机电工程学院,让更多的机电人才接触到这本书,并活学活用。
师傅寄语: 给国家的机械,机床,军工等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对机电的热爱无限延伸...
-机械系9011班刘树建于2024年1月
在主题分享环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牛亚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武广伟、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苏文浩分别以“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农业的未来——智慧农业”、“食品品质智能感知控制技术”为主题进行了分享。通过分享,校友们拓宽了专业发展视野,丰富了专业领域内容,搭建了沟通交流桥梁,奠定了合作发展基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校友将继续秉承“明德 求是 拓新 笃行”校训,牢记“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以“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的气魄,勇挑使命担当,赓续伟大梦想,砥砺深耕,笃行致远,共同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母校河南工业大学增光添彩。